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
发布时间:2014-02-20 10:06 来源:未知 点击: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与探讨
唐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在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构筑开放的教学体系、培养自主学习模式及构建多层次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改革,还原“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本质,以期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固体废物;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也是传统的环境工程中“三废”治理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环境学科都开设了此课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目前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法逐渐凸显出许多问题,亟待有益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封闭。在目前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体系仍主要以教材讲授-学生完成作业-考试三大部分构成,教学体系较为封闭。并且,随着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在电子废物、污水污泥、建筑垃圾和农业废物等方面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出现更新较慢、内容涵盖不够全面等问题,逐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并且,在这种封闭的教学体系中,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主观能动性较差。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应充分考虑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新充实,对在其他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解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精简或弱化,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学时,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已意识这个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补充,但是仍需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2.教学方法单一。现在的教学活动基本上还是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作为旁观者,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此外,本校环境专业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置在第五、六学期,许多学生即将面对考研、毕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也进行过一些改进,比如选择主题开展课题小组讨论,每次课的前10分钟对上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或对留下的问题进行讨论等。但是改革力度还不够,学生仍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3.课程考核方式陈旧。目前,课程考核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并且以考试成绩为主,课程考核体系传统的考核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过分追求理论,实践方面重视不够,体现不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因此,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必要。综上所述,目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在课堂上最主要的表现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互动效果不好,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不足,主观能动性较差,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的环保工作人才的要求,因此对于改革的要求尤为迫切。
2.培养自主学习模式。①问题讨论式教学。通过教学设计,发现问题、组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启发他们进行学习,有的结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得出,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问题的本身最好具有知识的连贯性和引导性,并且通过教学设计,最好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而不是教师单纯的提出问题,因为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更有探索的兴趣。②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在课程教学中,选定主题(可以是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范围,由学生自主命题),通过布置课程论文的写作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增强学生自学能力。课程论文的考核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学生制作相应的PPT 开展交流,由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得到最终成绩。③案例式教学。目前固废污染的一些热点问题,结合课程内容,形成本课程的案例资料。通过对案例的导读,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鼓励学生的质疑和辩论,在一次次的辩论和质疑中,得到最终的启示。
3.多层次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细化,由以前的单一考试考核方式扩展为最终考核(期末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层次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的比例分别为:期末考核成绩占40%,平时考核成绩(上课考勤、提问、作业、资料查询反馈)占30%,实践考核成绩(课题讨论、答辩提问和论文)占30%。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过程性评价成绩占到了60%。
三、结语
通过构筑开放的教学体系、培养自主学习模式及构建多层次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改革,让学生课内课外“忙”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为中心,“引导”为手段的教学方式,还原“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本质,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项目资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模式改革项目(ZX120105318038)
参考文献
[1]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盛广宏,郭丽娜,张新喜.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7-71.
[3]赵如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8(18):48.
唐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在分析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构筑开放的教学体系、培养自主学习模式及构建多层次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改革,还原“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本质,以期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固体废物;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也是传统的环境工程中“三废”治理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环境学科都开设了此课程。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固体废物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社会对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此形势下,目前该门课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法逐渐凸显出许多问题,亟待有益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体系封闭。在目前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体系仍主要以教材讲授-学生完成作业-考试三大部分构成,教学体系较为封闭。并且,随着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固体废物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几年国家在电子废物、污水污泥、建筑垃圾和农业废物等方面的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出现更新较慢、内容涵盖不够全面等问题,逐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并且,在这种封闭的教学体系中,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主观能动性较差。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应充分考虑到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更新充实,对在其他课程中已经详细讲解过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精简或弱化,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教学学时,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已意识这个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补充,但是仍需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学科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体系。
2.教学方法单一。现在的教学活动基本上还是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很多时候学生只是作为旁观者,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此外,本校环境专业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置在第五、六学期,许多学生即将面对考研、毕业等各方面的压力,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更为重要。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也进行过一些改进,比如选择主题开展课题小组讨论,每次课的前10分钟对上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或对留下的问题进行讨论等。但是改革力度还不够,学生仍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
3.课程考核方式陈旧。目前,课程考核以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并且以考试成绩为主,课程考核体系传统的考核方法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过分追求理论,实践方面重视不够,体现不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只注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考核方式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因此,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有必要。综上所述,目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改进的问题,在课堂上最主要的表现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师生互动效果不好,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不足,主观能动性较差,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的环保工作人才的要求,因此对于改革的要求尤为迫切。
- 教学改革的实施
2.培养自主学习模式。①问题讨论式教学。通过教学设计,发现问题、组织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启发他们进行学习,有的结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得出,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的探索,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问题的本身最好具有知识的连贯性和引导性,并且通过教学设计,最好让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而不是教师单纯的提出问题,因为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更有探索的兴趣。②进行课程论文的写作。在课程教学中,选定主题(可以是一个题目,或是一个范围,由学生自主命题),通过布置课程论文的写作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增强学生自学能力。课程论文的考核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学生制作相应的PPT 开展交流,由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得到最终成绩。③案例式教学。目前固废污染的一些热点问题,结合课程内容,形成本课程的案例资料。通过对案例的导读,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促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鼓励学生的质疑和辩论,在一次次的辩论和质疑中,得到最终的启示。
3.多层次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改革实际过程中,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细化,由以前的单一考试考核方式扩展为最终考核(期末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层次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的比例分别为:期末考核成绩占40%,平时考核成绩(上课考勤、提问、作业、资料查询反馈)占30%,实践考核成绩(课题讨论、答辩提问和论文)占30%。新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过程性评价成绩占到了60%。
三、结语
通过构筑开放的教学体系、培养自主学习模式及构建多层次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堂研究性教学的探索和改革,让学生课内课外“忙”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实现“学”为中心,“引导”为手段的教学方式,还原“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本质,将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放在首位,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项目资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教学模式改革项目(ZX120105318038)
参考文献
[1]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盛广宏,郭丽娜,张新喜.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的教学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7-71.
[3]赵如金.“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2008(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