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王
发布时间:2014-02-20 10:03 来源:未知 点击: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的几点思考
王长顺
(咸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需要进行综合改革。在明确专业综合改革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办学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汉语国家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提升文化软实力,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的战略需求,就要进行综合改革。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目标
1.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体系,体现综合教育优势。①围绕汉语国际教育,构建较为完整的主干学科群。形成由汉语言文学、文化学、外国语言文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融与互补,强化汉语国际教育主体。②形成统一的行业领域,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借助汉语言文学的学科背景和优势,在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下,确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即汉语国际教育、涉外管理、涉外文秘。在各个方向的培养方案中设计面向服务领域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统一。③按照不同培养方向的特点,开展专业综合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突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强化教学实践;涉外管理方向突出管理学教学,强化管理实践;涉外文秘突出秘书学教学,强化秘书实务实践。同时,三个方向都实施双语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实施“三位一体”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岗位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全面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教育。专业理论教育要以“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技能教育要按照不同方向培养方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形成由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构成的技能教学体系。岗位教育要根据相关行业的用人要求,形成由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技术资格认证为内容的教育体系。
3.完善“三位一体,双向互动”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三位一体”是指依托留学生教育,建立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国际学校、有留学生的高校、地方外事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与国外高校的联系,着力建设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双向互动”就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介入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双向互动。
4.打造“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保证人才教育质量。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由本校专任教师、外校兼职教师、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强能力人才,聘请富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做兼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努力培养“实践为基、专业为主、能力为本”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晋升高级技术职务,聘请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外事部门、涉外企业具有教授职称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任教或讲学,力争在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30℅,博士研究生比例达50℅,涉外企事业单位、外事部门兼职教师比例达30%,有国外国际汉语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达30%,建设一支高水平、强能力、高职称,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教学团队。
5.建立“三位一体”科研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学年论文——学术论坛——毕业论文”为框架的科研训练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6.建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双语教学”、“人文教育”、“海外交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共享的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构建师生多渠道、多形式交流的网络平台。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国学”、“诗词鉴赏”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实施“2+2”、“1+2+1”等中美双学位联合培养,积极组织学生赴海外学习,开阔学生视野。
7.疏通“三位一体”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就业。抓好考研动员、考研辅导、考研报考调剂指导,鼓励学生考取研究生;通过参加国家汉办赴国外汉语教学志愿者选拔、互惠生项目等多种途径,组织学生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使学生在国内相关行业就业。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措施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实力。建设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校级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建设省级教学团队,使之成为高水平、强能力、高职称,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教学团队。每年拟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外事部门、涉外企业等聘请5-8名具有教授职称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任教或讲学;每年拟派遣1-2名优秀教师到国外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为专业教学积累经验;每年拟聘请1-3名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承担实践模块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力争建设一支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30℅,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50℅,涉外企事业单位、外事部门兼职教师比例达30%,有国外国际汉语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达30%的教学团队。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和学术动态,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赛教活动,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锤炼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
2.实施专业目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据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材编写、学科作业等教学环节中体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遴选和编写一套适合本专业教学的教材。完善平时校内实习的各项环节,为学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与留学生教育机构、外事管理部门、国外友好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把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实践训练之中。
3.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论,了解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举办学术论坛,创办学生学术刊物提高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改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动地听课,而是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学期开始首先让学生了解此门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对学生的要求和考核方式。每次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好关于授课内容的阅读材料,学生课下完成阅读任务,并就阅读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
5.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采取保持型教学法,实施双语教学。在第一学年,各门课程使用母语教学,同时,加强英语的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在“外国文学”、“国外汉学研究”、“西方美学史”和“西方文化与礼仪”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第四学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外民俗”、“旅游美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和秘书学”等课程中,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师的授课特点,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课程中采用母语教学、双语教学兼用。提高学生英汉双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6.加强国际交流,为专业建设打造平台。加强海外联络,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为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拓宽视野创造条件。不断拓展合作区域,拓宽合作途径,拓新合作项目,鼓励学校更多的学生赴海外实习。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访学、留学。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到国外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访学。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公派教师项目等,积极引导教师赴国外做访问学者、教授汉语或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举办出国项目说明会、印发招生简章和网上宣传,选派优秀学生参加赴带薪实习项目,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项目。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搞好留学生招生宣传,改善留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扩大留学生规模。充分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打造平台。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陕西高校为例”
作者简介:王长顺(1969-),男,陕西乾县,文学博士,副教授,咸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
王长顺
(咸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为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优秀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需要进行综合改革。在明确专业综合改革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办学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汉语国家教育专业综合改革取得实效。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提升文化软实力,培养国际化专门人才的战略需求,就要进行综合改革。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目标
1.构建“三位一体”的学科专业体系,体现综合教育优势。①围绕汉语国际教育,构建较为完整的主干学科群。形成由汉语言文学、文化学、外国语言文学“三位一体”的学科体系,实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融与互补,强化汉语国际教育主体。②形成统一的行业领域,强化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平台,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借助汉语言文学的学科背景和优势,在科学合理的学科结构下,确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即汉语国际教育、涉外管理、涉外文秘。在各个方向的培养方案中设计面向服务领域的课程模块,使教学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统一。③按照不同培养方向的特点,开展专业综合教育。汉语国际教育方向突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强化教学实践;涉外管理方向突出管理学教学,强化管理实践;涉外文秘突出秘书学教学,强化秘书实务实践。同时,三个方向都实施双语教学,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实施“三位一体”综合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相应的理论教育、技能教育、岗位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体系,全面加强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教育。专业理论教育要以“语言学”、“文化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技能教育要按照不同方向培养方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形成由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构成的技能教学体系。岗位教育要根据相关行业的用人要求,形成由职业素养、岗位技能、行业技术资格认证为内容的教育体系。
3.完善“三位一体,双向互动”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三位一体”是指依托留学生教育,建立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依托国际学校、有留学生的高校、地方外事机构、涉外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依托与国外高校的联系,着力建设海外实习实训基地。“双向互动”就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介入留学生的教学与管理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从而实现双向互动。
4.打造“三位一体”师资队伍,保证人才教育质量。借助社会力量,整合师资队伍,建设一支由本校专任教师、外校兼职教师、相关行业专家组成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强能力人才,聘请富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做兼职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努力培养“实践为基、专业为主、能力为本”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晋升高级技术职务,聘请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外事部门、涉外企业具有教授职称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任教或讲学,力争在教师队伍中,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比例达30℅,博士研究生比例达50℅,涉外企事业单位、外事部门兼职教师比例达30%,有国外国际汉语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达30%,建设一支高水平、强能力、高职称,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教学团队。
5.建立“三位一体”科研训练体系,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形成“学年论文——学术论坛——毕业论文”为框架的科研训练体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6.建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施“双语教学”、“人文教育”、“海外交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语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放共享的双语教学网络课程,展示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构建师生多渠道、多形式交流的网络平台。加强人文素质培养,开设“中国传统文化”、“国学”、“诗词鉴赏”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实施“2+2”、“1+2+1”等中美双学位联合培养,积极组织学生赴海外学习,开阔学生视野。
7.疏通“三位一体”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就业。抓好考研动员、考研辅导、考研报考调剂指导,鼓励学生考取研究生;通过参加国家汉办赴国外汉语教学志愿者选拔、互惠生项目等多种途径,组织学生海外从事汉语教学;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使学生在国内相关行业就业。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措施
1.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实力。建设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职称结构合理、具有创新精神的校级教学团队,在此基础上建设省级教学团队,使之成为高水平、强能力、高职称,富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的教学团队。每年拟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外事部门、涉外企业等聘请5-8名具有教授职称或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任教或讲学;每年拟派遣1-2名优秀教师到国外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为专业教学积累经验;每年拟聘请1-3名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承担实践模块课程的教学与训练。积极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晋升高一级技术职务、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力争建设一支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30℅,博士研究生学历教师占50℅,涉外企事业单位、外事部门兼职教师比例达30%,有国外国际汉语教学经历教师比例达30%的教学团队。不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信息和学术动态,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赛教活动,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锤炼教学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活动,以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实践。
2.实施专业目标、课堂教学、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外文学、中外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需要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和英汉双语教学及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内外其他相关部门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实践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初步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学术型人才。据此,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选用、教材编写、学科作业等教学环节中体现这一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遴选和编写一套适合本专业教学的教材。完善平时校内实习的各项环节,为学生安排专门的指导教师。与留学生教育机构、外事管理部门、国外友好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把汉语国际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到实践训练之中。
3.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论,了解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的基础上,逐步强化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举办学术论坛,创办学生学术刊物提高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
4.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改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使学生在课堂上不再被动地听课,而是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每学期开始首先让学生了解此门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进度安排、对学生的要求和考核方式。每次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好关于授课内容的阅读材料,学生课下完成阅读任务,并就阅读过程中对问题的思考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
5.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采取保持型教学法,实施双语教学。在第一学年,各门课程使用母语教学,同时,加强英语的学习。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在“外国文学”、“国外汉学研究”、“西方美学史”和“西方文化与礼仪”等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第四学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美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外民俗”、“旅游美学”、“比较文学”、“西方文论和秘书学”等课程中,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师的授课特点,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等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课程中采用母语教学、双语教学兼用。提高学生英汉双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6.加强国际交流,为专业建设打造平台。加强海外联络,不断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途径,为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拓宽视野创造条件。不断拓展合作区域,拓宽合作途径,拓新合作项目,鼓励学校更多的学生赴海外实习。以项目为载体,积极做好教师和学生的访学、留学。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派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到国外进行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访学。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汉办公派教师项目等,积极引导教师赴国外做访问学者、教授汉语或参加学术会议。通过举办出国项目说明会、印发招生简章和网上宣传,选派优秀学生参加赴带薪实习项目,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学志愿者项目。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方式,搞好留学生招生宣传,改善留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扩大留学生规模。充分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成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打造平台。
基金项目:2014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陕西高校为例”
作者简介:王长顺(1969-),男,陕西乾县,文学博士,副教授,咸阳师范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