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24年1月2期
发布时间:2024-03-25 11:28 来源:未知 点击:
特别关注
新时代农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研究温洋;肖阳;刘丽娜;于向鸿;1-4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举措白金凤;安利利;张玉新;5-8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王瑞雪;孔祥号;郑娆;薛爽;崔维娜;9-12
专题研讨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研究——以“工程摩擦学”课程为例赵滨;13-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工艺学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改革荣建华;吕优优;刘友明;胡杨;17-20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探索任娟娟;邓世杰;叶文龙;21-24
一流课程背景下“控制系统仿真技术”课程建设任密蜂;李国勇;阎高伟;房雅灵;程兰;25-28
基于工作站模式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以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为例孙艳娜;洪玲;周峰;29-32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某二级学院为例张玲玉;刘睿;33-36
提升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肖海丰;李苗;叶华香;37-40
“五老”群体参与红色校史资源开发教育工作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俞劼;41-44
教改创新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胡宝晶;杨利;45-48
结合ArcGIS技术探讨“气象灾害影响及风险评估”课程新模式梁梅;范伶俐;薛宇峰;49-5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史守正;张委伟;杜景龙;陈国栋;53-56
胜任力为导向的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段雪琳;庞宇舟;韦英才;57-60
“光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王秋萍;苏耀恒;陈爱民;张云婕;61-64
思政元素嵌入“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陈文强;孙永爱;吴绍艳;65-68
冶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研究申嘉龙;梁军;李义兵;秦芳诚;69-72
与专业同向同行的理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肖春梅;黄春妙;苏安;73-76
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梁槚;姚明;耿国庆;77-80
以园林为载体的高校美育探索——以“园林美学赏析”课程为例张晓非;刘若艺;李思彤;81-84
“工程测量学”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林观土;姚朝龙;王长委;85-88
军校实验室全周期动态建设与实践探索——以测控技术实验室建设为例朱敏;张金;姚莹;张恒辉;89-92
“果树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樊丽;张磊;刘艳;93-96
高校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传播策略探讨焦阳;97-100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研究张婷;陆清华;101-107
校企合作培养IVD行业高学历人才路径研究田光慧;宗子傲;王俊利;108-111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探索贺立静;周立兰;孙建中;112-116
教法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类“双链四融”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陈红;王珊珊;何俊峰;任安虎;117-120
融合项目制创新团队构建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龙樟;温飞娟;唐东林;陈林燕;121-124
军事职业教育中学员线上学习动机水平调查鲁娟;任凤云;何天霖;125-128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的双语课程考核评价研究——以“机场概论”课程为例张静;李龙海;129-132
高校专业课程国家安全教育建设案例——以齐鲁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为例葛秀丽;张旋;陈侠;刘泰东;133-136
药学教育发展的新策略薛伟华;137-140
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教材建设研究王峰;张旭隆;乔淑云;141-144
面向民航安全的协同管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设计郭昕曜;谢晓芳;佀庆民;145-148
学生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基于“双创”视角胡见前;陈小平;雷艳平;149-152
虚实共生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内容呈现模式研究许尤佳;153-156
海南自贸港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文江玲;陈张承;157-1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途径探究曾蕾;王晶;许志伟;朱庆豪;161-164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研究张芷若;165-168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赵梦丹;169-172
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王姣;173-176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以高等专门学校为例刘云;刘倩;黄青琴;王晶;177-180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生心理流畅感的培养研究谭文超;181-184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学活动指导教学实践探究杨柳;樊立群;185-188
新时代农业硕士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研究温洋;肖阳;刘丽娜;于向鸿;1-4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举措白金凤;安利利;张玉新;5-8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王瑞雪;孔祥号;郑娆;薛爽;崔维娜;9-12
专题研讨
双线混融教学模式研究——以“工程摩擦学”课程为例赵滨;13-1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食品工艺学综合实习”课程教学改革荣建华;吕优优;刘友明;胡杨;17-20
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探索任娟娟;邓世杰;叶文龙;21-24
一流课程背景下“控制系统仿真技术”课程建设任密蜂;李国勇;阎高伟;房雅灵;程兰;25-28
基于工作站模式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以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工作站为例孙艳娜;洪玲;周峰;29-32
“双循环”背景下高校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某二级学院为例张玲玉;刘睿;33-36
提升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肖海丰;李苗;叶华香;37-40
“五老”群体参与红色校史资源开发教育工作研究——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俞劼;41-44
教改创新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胡宝晶;杨利;45-48
结合ArcGIS技术探讨“气象灾害影响及风险评估”课程新模式梁梅;范伶俐;薛宇峰;49-52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史守正;张委伟;杜景龙;陈国栋;53-56
胜任力为导向的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段雪琳;庞宇舟;韦英才;57-60
“光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王秋萍;苏耀恒;陈爱民;张云婕;61-64
思政元素嵌入“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陈文强;孙永爱;吴绍艳;65-68
冶金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思路研究申嘉龙;梁军;李义兵;秦芳诚;69-72
与专业同向同行的理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肖春梅;黄春妙;苏安;73-76
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背景下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梁槚;姚明;耿国庆;77-80
以园林为载体的高校美育探索——以“园林美学赏析”课程为例张晓非;刘若艺;李思彤;81-84
“工程测量学”混合教学模式研究林观土;姚朝龙;王长委;85-88
军校实验室全周期动态建设与实践探索——以测控技术实验室建设为例朱敏;张金;姚莹;张恒辉;89-92
“果树育种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樊丽;张磊;刘艳;93-96
高校国际中文教育跨文化传播策略探讨焦阳;97-100
新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师德师风评价体系研究张婷;陆清华;101-107
校企合作培养IVD行业高学历人才路径研究田光慧;宗子傲;王俊利;108-111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认知与实践探索贺立静;周立兰;孙建中;112-116
教法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的电子信息类“双链四融”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陈红;王珊珊;何俊峰;任安虎;117-120
融合项目制创新团队构建的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龙樟;温飞娟;唐东林;陈林燕;121-124
军事职业教育中学员线上学习动机水平调查鲁娟;任凤云;何天霖;125-128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模式的双语课程考核评价研究——以“机场概论”课程为例张静;李龙海;129-132
高校专业课程国家安全教育建设案例——以齐鲁工业大学“环境生态学”课程为例葛秀丽;张旋;陈侠;刘泰东;133-136
药学教育发展的新策略薛伟华;137-140
课程思政融入电类专业教材建设研究王峰;张旭隆;乔淑云;141-144
面向民航安全的协同管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平台设计郭昕曜;谢晓芳;佀庆民;145-148
学生教育
伟大建党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基于“双创”视角胡见前;陈小平;雷艳平;149-152
虚实共生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内容呈现模式研究许尤佳;153-156
海南自贸港视域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文江玲;陈张承;157-1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大学文化建设途径探究曾蕾;王晶;许志伟;朱庆豪;161-164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路径研究张芷若;165-168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胜任力模型赵梦丹;169-172
潇湘文化融入地方职业院校学生五种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王姣;173-176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日本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以高等专门学校为例刘云;刘倩;黄青琴;王晶;177-180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生心理流畅感的培养研究谭文超;181-184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科学活动指导教学实践探究杨柳;樊立群;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