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论坛20年11月45期
发布时间:2021-05-27 11:11 来源:未知 点击:
特别关注
基于“新财经”教育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培养思路与企业岗位胜任力研究 宋惠敏;杨长远;冯习;1-3
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构成要件及优化路径 孔艳芳;4-5
浅议高校研究生微文化作用发挥 熊海林;许蓉;6-8
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基础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骆忠强;熊兴中;9-10科学管理
浅析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 李小军;龚瑜;关沛文;11-12
基于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用户画像设计与分析 柯璟;13-16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要点探讨 刘雪利;17-18
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为例 石岩;田树仁;张铁壁;郗艳梅;19-20
高校视角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策略探析 张理航;21-22教师建设
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莫嘉雯;秦松梅;韦相忠;23-26
“双高”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探讨 周苗苗;赵久华;文继月;27-29思想政治
“兽医组织病理学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胡艳欣;张国中;李青山;田纪景;刘天龙;邵丹;30-32
获得学生认同感在践行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 耿爱华;周蓉;师瑞峰;33-35
探讨“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策略——以广西师范大学数学分析教学状况为例 马林涛;36-37
“热处理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黄陆军;崔喜平;张弛;耿林;安琦;焦阳;38-40
理工科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学专业为例 鲁玺丽;牛中毅;常云鹏;张旭茗;41-45
嵌入式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探索 王玺;于红旗;谭芳;刁节涛;李楠;刘森;46-47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现价值引领的教学探讨 牛犇;朱敏;霍飞飞;徐志国;郭冰冰;48-51
基于易班平台提升兵团高校网络育人能力的策略 何苗;王虎挺;王宝凤;52-53
地方高校资助体系思政教育功能的研究 丁洁;54-57
融合课程思政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三江学院为例 梁清;58-59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析 于文静;崔静;李向辉;高志芹;60-61
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及体验性教学实践研究 陈启权;62-64
“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欧甜;65-66
全人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蒙芳;67-70
基于课程思政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教学设计 丁继斌;71-73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周喜军;黄巍;王海;74-76学生教育
适度匮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邱月;杨坤;赵同彬;房凯;谭涛;77-79
儒家理想人格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霍明达;霍向东;80-83
新时代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路径探析 张世英;84-87
西南边疆地区中小学心理教育现状与分析 李雪皎;邓瑾;关香丽;88-89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切入点研究 张宏杰;胡磊;90-93专题研讨
高校学生公寓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思考 邱明晓;94-9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对我国课程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吕中楠;98-101
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创新设计美学融合研究 杭鲁滨;金晓怡;102-10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卷调查分析——以人居环境类研究生为例 刘方;唐春尧;翁庙成;104-105
认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策略研究 彭静;106-107
高校线上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宾佳玉;肖小亮;周向红;108-109
地方院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与优化 程新;李昆太;黄林;魏赛金;1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贵州高等教育改造及其成就研究 高应昶;高应达;112-114
浅析实施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高层次人才支撑与强化策略 王琼;唐然;周平;郭华春;115-117
生物学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生助理团队的培养及管理 郑晓如;孟繁梅;伍俭儿;118-119
“一基两翼”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人居环境学院为例 盛明强;卢学臣;付龙龙;120-121
浅谈常微分方程在数学模型中的应用及其数值模拟——以人口模型为例 史诗洁;吕羽;张红梅;122-123
基于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张晓龙;124-126
面向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开放式培养模式初探 杨保健;张子敬;杨铁牛;127-128
对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儿童参与的思考 武昱彤;129-130
论管乐团交响化 詹庆文;131-132
对应用型工科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思考 王员云;王军;邓承志;133-134
构建高校艺术类专业评价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王晶;孙海涛;135-138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专业人才OBE培养模式思考 张占平;高荣蔓;曹大瑞;139-140
基于克莱因理论的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王梅;141-144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 黄绿汀;张之阳;145-148
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陆菊;魏宏玉;149-150
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学院与学店路径差异的沉思 高振平;151-152教改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胡晨燕;周振;赵晓丹;153-15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海洋生物学实习教学改革 孙聪;徐林;侯卓妮;韩兵男;155-157
基于SPOC模式的“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 吴连翠;李兰英;王骏发;158-159
西部贫困山区市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张静;吴洁;毕科强;蒲苇;160-16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学科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蒋鸿辉;曹希西;肖宗梁;梁彤祥;姚浩;徐箭飞;163-164
“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与方法 叶小芳;扈鸿霞;165-166
“微电子与智能社会”通识课程建设探索 江先阳;黄启俊;常胜;167-169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与实践——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 纪仁杰;刘永红;蔡宝平;170-171
融合人工智能知识的遥感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思考 陈杰;刘慧敏;邓敏;172-173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设计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何峰;谢峻林;文进;姜洪舟;杨虎;174-177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机器创意设计大赛为例 段红燕;刘洪芹;李朝晖;何贵平;178-180
给排水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协同开展的教学改革研究 王宝山;张洪伟;严子春;181-184
工程教育背景下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体系建设 周雪梅;于立君;许德新;许伟;李宁;185-188
基于数学史视角下的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陆文婷;韦宏;189-190
工程认证体制下的生物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吕琪妍;王伟宸;於兵;191-192
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招生改革项目为例 王亚玲;郭娟;193-194
水下机器人方向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建立 张伟;唐照东;王莹莹;陈兴华;195-198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分析 毕纪芹;199-200
“三融合”方式下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研究 花均南;陈祖胜;于飞;201-204
林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 尼玛次仁;杨小林;李永霞;205-208
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安松;209-210
C-PLI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课程为例 宛岩;范新科;211-215
递进式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于新海;苏日古格;吴玲敏;贾冬义;216-218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技术”一流课程建设改革研究 缑亚楠;杜辉;219-222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开设法医学课的调查与思考 陈新山;裘莹;任芳丽;223-224
特殊时期线上授课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李江;225-227
基于Project教学模式实现选修课和本科科研流动平台建设的研究——以环境与能源材料选修课建设为例 张效洁;杨楠;228-229
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胡永斌;胡忠良;邓征浩;蔺薇;周庆;周建华;230-231
依托荣誉学院建设新工科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智能机器人交叉创新班为例 张帆;葛坚;侯迪波;刘振宇;232-233
高等数学教考分离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刘绍庆;王雪梅;234-235
面向实践教学的安全管理分析及应对能力建设思考 张萌;卢耀晖;236-238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王奕;梁振;孟雪;239-240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学科转变分析 李增科;董岳;241-243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质量评价——以“计算机绘图基础”课程为例 孛海娃;艾桃桃;张会;244-246
高校“化学百年与人类文明”课程实践研究 张兵兵;苏海全;苏越;247-248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 高清菡;249-250
土力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组织的探索 何建新;刘亮;杨海华;251-252
提高工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新探索 曹艳燕;秦镜;赵海斌;253-254
教学团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高虹霓;李彦彬;张佳丽;刘海平;255-257
浅谈“工程热力学基础”教学中的能源高效利用 杨理理;梁凤丽;258-260
“熔喷法非织造驻极体材料的制备”综合型应用物理实验设计 徐娙梅;彭辉丽;陈钢进;261-263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王宇;靳宝全;乔铁柱;吕玉祥;王东;张海涛;264-266
智慧农业时代背景下畜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 王海飞;曹越;吴圣龙;包文斌;267-268
“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建构式教学模式探析——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孔炯炯;269-271
网课模式下的混合式英语教学 申卫华;272-273
虚拟仿真项目在“水质工程学实验”线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好;汪爱河;张纯;蒋海燕;274-275
体验式教学在“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究 韩璐;276-277
导师团队协同指导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服务国家特需项目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为例 张广渊;赵峰;王国锋;278-279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吴琛;王黎怡;张铮;麻胜兰;280-283
新时期地方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路径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胡燕红;石玉强;284-286
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家园联系栏创设教学探索 刘芬;287-288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乡村幼儿教师混合式培训模式探究——以贵州榕江县“幼师国培”试点项目为例 毕亮;289-290教法研究
幂指函数的求导与应用 刘亚轻;纵封磊;291-292
二次开发实例在石油机械有限元课程中的应用 安晨;魏代锋;293-294
地下水动力学课程中的基础数学运用 王超月;295-29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研究——基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谢桃枫;曹莉;299-300
OBE视域下雨课堂OSKSQ在线预习法在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韦晓洁;韦燕飞;301-302
高校“走近稀土材料”视频公开课教学探析 胡瑞珏;苏海全;白凤华;303-304
基于SPOC的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周晓睿;谢钊锐;邓敏慧;305-308
高等代数线上教学探讨——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 孟凡云;陈瑞娟;309-310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何燕;311-312
“双一流”背景下会计双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李璞颖;汪梦佳;313-316
模因论视角下语篇教学的样例效应研究 孙莹;317-320
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优化实施策略研究 钱佳;王磊;张宜童;321-322
高职全日制学生混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范美英;323-326
寓教于乐的商务交流与谈判课程网络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林宇乔;327-328
高职院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孙敏;329-331教师观点
新媒体技术对矿物加工专业教学的影响和应用 陈中航;332-333
基于“大设计”概念的造型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空间陈设艺术方向为例 李鹏克;334-336
多维资源拓展——有效衔接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实训教学与就业工作的链条 陈博(东方辰罡);337-338
EMI留学生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评价体系建构 叶小芳;339-342
大学英语在新工科建设中的作用和改革思考 谢维珏;343-345职业教育
探索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创新策略 焦永辉;346-347
探索“研—赛—创”一体化要求下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潘承恩;张赵根;348-349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策略研究 苏建良;350-351阅读与写作
论《牡丹亭》中梦境对于杜丽娘人物塑造的作用 唐九久;352-353
现实与未来:论通俗性学术著作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以《风诗的情韵》为例 崔文静;赵军伟;354-356
论艾米莉·迪金森自然诗歌的精神意蕴 黄超楠;357-360信息技术
“超星学习通”在遗传学翻转课堂中的辅助教学实践——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胡超越;韩秀锋;徐雅丽;韩占江;361-363
高校在线教学问题反思 战玉玉;于慧艳;364-365
大学生抖音短视频使用行为现状分析——以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为例 季闪电;366-367实验平台
转向架拆装仿真实验系统 张继彤;张济民;潘建壮;368-370
微课程在医学功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王艳霞;胡优敏;冯雪梅;倪雯雯;黄晨;刘燕;371-372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RFID教学实验平台 陈翔;曾祥健;邱继云;刘敏;373-376
完全学分制下课内实验学生分组研究与实践 黄孝新;姜公信;万祥;陈如燕;377-378
流式细胞仪在本科生“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牛熙;李升;齐芬芳;379-381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室轮机自动化课程教学设计 葛子恒;王帅军;龚雅萍;高超楠;382-384
“新工科”背景下通信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翔;385-387
微格教学实训室开放使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 张洁;388-390
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孙强;孙国友;391-392
基于“新财经”教育理念下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定位、培养思路与企业岗位胜任力研究 宋惠敏;杨长远;冯习;1-3
数字经济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构成要件及优化路径 孔艳芳;4-5
浅议高校研究生微文化作用发挥 熊海林;许蓉;6-8
新一代人工智能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基础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骆忠强;熊兴中;9-10科学管理
浅析新时代高校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的意义 李小军;龚瑜;关沛文;11-12
基于学生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用户画像设计与分析 柯璟;13-16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工作要点探讨 刘雪利;17-18
应用型本科机械类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以河北水利电力学院为例 石岩;田树仁;张铁壁;郗艳梅;19-20
高校视角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策略探析 张理航;21-22教师建设
医药院校青年教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 莫嘉雯;秦松梅;韦相忠;23-26
“双高”背景下高职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探讨 周苗苗;赵久华;文继月;27-29思想政治
“兽医组织病理学技术及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胡艳欣;张国中;李青山;田纪景;刘天龙;邵丹;30-32
获得学生认同感在践行课程思政中的关键作用 耿爱华;周蓉;师瑞峰;33-35
探讨“数学分析”课程思政策略——以广西师范大学数学分析教学状况为例 马林涛;36-37
“热处理原理”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黄陆军;崔喜平;张弛;耿林;安琦;焦阳;38-40
理工科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教学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学专业为例 鲁玺丽;牛中毅;常云鹏;张旭茗;41-45
嵌入式电子系统设计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探索 王玺;于红旗;谭芳;刁节涛;李楠;刘森;46-47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实现价值引领的教学探讨 牛犇;朱敏;霍飞飞;徐志国;郭冰冰;48-51
基于易班平台提升兵团高校网络育人能力的策略 何苗;王虎挺;王宝凤;52-53
地方高校资助体系思政教育功能的研究 丁洁;54-57
融合课程思政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三江学院为例 梁清;58-59
医学院校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析 于文静;崔静;李向辉;高志芹;60-61
专业课程思政目标的设定及体验性教学实践研究 陈启权;62-64
“金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欧甜;65-66
全人教育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蒙芳;67-70
基于课程思政的“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教学设计 丁继斌;71-73
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周喜军;黄巍;王海;74-76学生教育
适度匮乏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邱月;杨坤;赵同彬;房凯;谭涛;77-79
儒家理想人格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霍明达;霍向东;80-83
新时代下大学生生态意识培养路径探析 张世英;84-87
西南边疆地区中小学心理教育现状与分析 李雪皎;邓瑾;关香丽;88-89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的切入点研究 张宏杰;胡磊;90-93专题研讨
高校学生公寓构建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思考 邱明晓;94-97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对我国课程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吕中楠;98-101
面向新工科的机械创新设计美学融合研究 杭鲁滨;金晓怡;102-10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问卷调查分析——以人居环境类研究生为例 刘方;唐春尧;翁庙成;104-105
认证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英语师范生培养策略研究 彭静;106-107
高校线上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宾佳玉;肖小亮;周向红;108-109
地方院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与优化 程新;李昆太;黄林;魏赛金;11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贵州高等教育改造及其成就研究 高应昶;高应达;112-114
浅析实施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高层次人才支撑与强化策略 王琼;唐然;周平;郭华春;115-117
生物学基础教学实验室学生助理团队的培养及管理 郑晓如;孟繁梅;伍俭儿;118-119
“一基两翼”全过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南昌工学院人居环境学院为例 盛明强;卢学臣;付龙龙;120-121
浅谈常微分方程在数学模型中的应用及其数值模拟——以人口模型为例 史诗洁;吕羽;张红梅;122-123
基于目标的研究生培养体系的构建 张晓龙;124-126
面向国际视野的研究生开放式培养模式初探 杨保健;张子敬;杨铁牛;127-128
对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儿童参与的思考 武昱彤;129-130
论管乐团交响化 詹庆文;131-132
对应用型工科院校本科生参与科研的思考 王员云;王军;邓承志;133-134
构建高校艺术类专业评价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王晶;孙海涛;135-138
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专业人才OBE培养模式思考 张占平;高荣蔓;曹大瑞;139-140
基于克莱因理论的留守儿童孤独心理分析及教育策略 王梅;141-144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综述 黄绿汀;张之阳;145-148
国内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综述 陆菊;魏宏玉;149-150
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中学院与学店路径差异的沉思 高振平;151-152教改创新
浅析新形势下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胡晨燕;周振;赵晓丹;153-15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海洋生物学实习教学改革 孙聪;徐林;侯卓妮;韩兵男;155-157
基于SPOC模式的“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 吴连翠;李兰英;王骏发;158-159
西部贫困山区市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汉中市为例 张静;吴洁;毕科强;蒲苇;160-16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学科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蒋鸿辉;曹希西;肖宗梁;梁彤祥;姚浩;徐箭飞;163-164
“普通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措施与方法 叶小芳;扈鸿霞;165-166
“微电子与智能社会”通识课程建设探索 江先阳;黄启俊;常胜;167-169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与实践——以“现代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为例 纪仁杰;刘永红;蔡宝平;170-171
融合人工智能知识的遥感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思考 陈杰;刘慧敏;邓敏;172-173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设计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何峰;谢峻林;文进;姜洪舟;杨虎;174-177
浅析“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机器创意设计大赛为例 段红燕;刘洪芹;李朝晖;何贵平;178-180
给排水专业毕业实践教学协同开展的教学改革研究 王宝山;张洪伟;严子春;181-184
工程教育背景下测控专业人才培养持续改进体系建设 周雪梅;于立君;许德新;许伟;李宁;185-188
基于数学史视角下的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陆文婷;韦宏;189-190
工程认证体制下的生物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与探索 吕琪妍;王伟宸;於兵;191-192
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南京林业大学成人招生改革项目为例 王亚玲;郭娟;193-194
水下机器人方向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建立 张伟;唐照东;王莹莹;陈兴华;195-198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分析 毕纪芹;199-200
“三融合”方式下电子信息特色类高校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研究 花均南;陈祖胜;于飞;201-204
林学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 尼玛次仁;杨小林;李永霞;205-208
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安松;209-210
C-PLI模式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课程为例 宛岩;范新科;211-215
递进式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于新海;苏日古格;吴玲敏;贾冬义;216-218
基于OBE理念的“电工技术”一流课程建设改革研究 缑亚楠;杜辉;219-222探索与实践
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开设法医学课的调查与思考 陈新山;裘莹;任芳丽;223-224
特殊时期线上授课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李江;225-227
基于Project教学模式实现选修课和本科科研流动平台建设的研究——以环境与能源材料选修课建设为例 张效洁;杨楠;228-229
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 胡永斌;胡忠良;邓征浩;蔺薇;周庆;周建华;230-231
依托荣誉学院建设新工科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智能机器人交叉创新班为例 张帆;葛坚;侯迪波;刘振宇;232-233
高等数学教考分离教学模式的实践和研究 刘绍庆;王雪梅;234-235
面向实践教学的安全管理分析及应对能力建设思考 张萌;卢耀晖;236-238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王奕;梁振;孟雪;239-240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测绘地理信息学科转变分析 李增科;董岳;241-243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质量评价——以“计算机绘图基础”课程为例 孛海娃;艾桃桃;张会;244-246
高校“化学百年与人类文明”课程实践研究 张兵兵;苏海全;苏越;247-248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为例 高清菡;249-250
土力学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组织的探索 何建新;刘亮;杨海华;251-252
提高工科研究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新探索 曹艳燕;秦镜;赵海斌;253-254
教学团队教学能力培养策略 高虹霓;李彦彬;张佳丽;刘海平;255-257
浅谈“工程热力学基础”教学中的能源高效利用 杨理理;梁凤丽;258-260
“熔喷法非织造驻极体材料的制备”综合型应用物理实验设计 徐娙梅;彭辉丽;陈钢进;261-263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王宇;靳宝全;乔铁柱;吕玉祥;王东;张海涛;264-266
智慧农业时代背景下畜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方式的探讨 王海飞;曹越;吴圣龙;包文斌;267-268
“以学为主、多元互动”的建构式教学模式探析——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 孔炯炯;269-271
网课模式下的混合式英语教学 申卫华;272-273
虚拟仿真项目在“水质工程学实验”线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好;汪爱河;张纯;蒋海燕;274-275
体验式教学在“建筑表现技法”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究 韩璐;276-277
导师团队协同指导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服务国家特需项目工程硕士人才培养为例 张广渊;赵峰;王国锋;278-279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吴琛;王黎怡;张铮;麻胜兰;280-283
新时期地方高等农业教育新农科建设路径探索——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 胡燕红;石玉强;284-286
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家园联系栏创设教学探索 刘芬;287-288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乡村幼儿教师混合式培训模式探究——以贵州榕江县“幼师国培”试点项目为例 毕亮;289-290教法研究
幂指函数的求导与应用 刘亚轻;纵封磊;291-292
二次开发实例在石油机械有限元课程中的应用 安晨;魏代锋;293-294
地下水动力学课程中的基础数学运用 王超月;295-29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研究——基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谢桃枫;曹莉;299-300
OBE视域下雨课堂OSKSQ在线预习法在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韦晓洁;韦燕飞;301-302
高校“走近稀土材料”视频公开课教学探析 胡瑞珏;苏海全;白凤华;303-304
基于SPOC的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周晓睿;谢钊锐;邓敏慧;305-308
高等代数线上教学探讨——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为例 孟凡云;陈瑞娟;309-310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何燕;311-312
“双一流”背景下会计双语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李璞颖;汪梦佳;313-316
模因论视角下语篇教学的样例效应研究 孙莹;317-320
院校专业课程教学优化实施策略研究 钱佳;王磊;张宜童;321-322
高职全日制学生混合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范美英;323-326
寓教于乐的商务交流与谈判课程网络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林宇乔;327-328
高职院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孙敏;329-331教师观点
新媒体技术对矿物加工专业教学的影响和应用 陈中航;332-333
基于“大设计”概念的造型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以空间陈设艺术方向为例 李鹏克;334-336
多维资源拓展——有效衔接播音与主持专业毕业实训教学与就业工作的链条 陈博(东方辰罡);337-338
EMI留学生教师的跨文化能力评价体系建构 叶小芳;339-342
大学英语在新工科建设中的作用和改革思考 谢维珏;343-345职业教育
探索素质教育下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创新策略 焦永辉;346-347
探索“研—赛—创”一体化要求下的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 潘承恩;张赵根;348-349
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电子专业技能教学标准的策略研究 苏建良;350-351阅读与写作
论《牡丹亭》中梦境对于杜丽娘人物塑造的作用 唐九久;352-353
现实与未来:论通俗性学术著作阅读对学生的影响——以《风诗的情韵》为例 崔文静;赵军伟;354-356
论艾米莉·迪金森自然诗歌的精神意蕴 黄超楠;357-360信息技术
“超星学习通”在遗传学翻转课堂中的辅助教学实践——以塔里木大学为例 胡超越;韩秀锋;徐雅丽;韩占江;361-363
高校在线教学问题反思 战玉玉;于慧艳;364-365
大学生抖音短视频使用行为现状分析——以烟台黄金职业学院为例 季闪电;366-367实验平台
转向架拆装仿真实验系统 张继彤;张济民;潘建壮;368-370
微课程在医学功能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王艳霞;胡优敏;冯雪梅;倪雯雯;黄晨;刘燕;371-372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RFID教学实验平台 陈翔;曾祥健;邱继云;刘敏;373-376
完全学分制下课内实验学生分组研究与实践 黄孝新;姜公信;万祥;陈如燕;377-378
流式细胞仪在本科生“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牛熙;李升;齐芬芳;379-381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室轮机自动化课程教学设计 葛子恒;王帅军;龚雅萍;高超楠;382-384
“新工科”背景下通信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高翔;385-387
微格教学实训室开放使用的实践与思考——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 张洁;388-390
对运动人体科学实验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孙强;孙国友;3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