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2期
发布时间:2017-08-15 15:16 来源:未知 点击:
特别关注
教育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之源——以环境保护问题为例 陈海华;李世宝;刘建航;1-2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汤顶华;3-4
民办学校特色发展路径研究 乔春梅;黄育芹;5-6
科学管理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实现途径及评价机制研究 滕晓黎;7-8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构建探讨 钟安石;9-10
高等学校电气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 李明;王润涛;果莉;房俊龙;11-12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 吴巧红;13-14
基于专业特点的高水平林学专业建设 宋曰钦;潘健;李燕;李秀芹;15-16
民办高校经营与管理路径解析 朱永恒;张建营;17-18
教师建设
关于材料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顾少轩;祝振奇;王攀;雷丽文;19-20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师资双向聘任制度建立的探讨 江少文;徐定安;黄振宝;21-22
学校与社会
“科技小院”助推产学研结合 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 叶优良;黄玉芳;赵鹏;王文亮;张小涛;李帅;23-24
小组工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 刘文涛;王凯;张甫先;25-26
自动化专业就业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李怀晖;杨桂华;陈静;27-28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探索——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刘盛余;刘建英;谭显东;郭俊元;叶芝祥;羊依金;29-30
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 张佳;李敏英;31-32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曹雪梅;33-34
思想政治
新媒体阅读下的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 谭琼;35-37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陈国秀;王申;38-39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借鉴研究 桓美丽;40-41
学生教育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探讨 庞楠;王成刚;张秀军;42-43
浅谈地方院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现状及其提高 闫晓静;44-4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问题生、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赵彦丽;46-47
专题研讨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为例 陈来荣;钱桦;48-50
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关键要素及达成度评价方法 吴娇蓉;白玉;惠英;51-53
中外合作办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温佳;54-55
论日语流行语学习对当代大学生日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曹小帆;张锦华;侯思远;任书可;段克勤;56-57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民族音乐知识调查》报告 牛艺臻;58-59
Mini-CEX在妇产科临床能力考核训练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李静;胡平;张晓静;60-61
高校学术权力机构的地位与运行——基于国内外高校章程对比的视角 顾欣;62-63
独立学院学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 李睿宸;64-65
以自身优势为抓手寻找创新模式加快我市民营企业发展 郑钢丰;朱金波;刘海增;邱轶兵;66-67
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视角探讨云南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黄助群;林锦屏;陈莹;68-71
气象要素实时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 何川;周铭;72-74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升《传热学》教学质量的评估 朱辉;庄光亮;刘飞;75-76
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的特点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汤顶华;77-78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中南大学的调研 李照;79-80
我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的调研与分析——以江苏省S市为例 吴东照;81-82
角色转换与适应前后新任校长差异的研究 刘光艳;83-8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校园微快递服务模式探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张超;潘婷;田瑞芳;85-86
黄河三角洲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研究 王惠棣;郑玉梅;87-88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探析 毛春华;89-90
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评价与激励机制 李昕;郑一平;91-93
耐烧碱蚀合金铸铁的研发 朱霞;94-96
基于CIPP模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成研究 宋素娟;宋红玉;97-98
论颜元的人才培养观 李小志;99-100
教改创新
木材干燥学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胡传坤;高建民;伊松林;王天龙;101-102
面向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叶玉玲;陈俊晶;张纪京;103-105
基于土力学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 侯世伟;刘潇;赵俭斌;106-107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姚闽娜;108-109
CDIO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研讨 周庆新;杨英;王凤琼;110-111
专业主干课《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罗凤莲;112-113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吕艳;张兴鲁;孙秋花;王学俊;114-115
四、六级阅读理解考情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浅析 贺彤;116-117
协同创新提升学科实力 强化特色培养创新人才 江静华;蒋林华;马爱斌;吴玉萍;118-120
电路原理课程教改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高山山;121-122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华征潇;123-124
地方本科院校优势学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讨 何斌鸿;肖华;刘宇;125-126
推行二级管理机制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 杨莹;张艳君;王文语;127-128
探索与实践
安全工程认识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玉坤;宫雪皎;黄志安;张英华;129-130
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徐前卫;程盼盼;杨新安;丁春林;王婉婷;131-134
工科研究生数学建模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周生田;陈华;李维国;高平发;135-136
新型教学理念及其在“弹塑性力学基础”教学上的实践 杜冰;王超;137-138
关于《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李耀文;139-140
基于能力矩阵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燕山大学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 赵劲松;姚静;张阳;141-142
农业院校专业课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农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 祁志军;胡兆农;吴文君;143-145
面向涉外工程项目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交通工程国际班双语教学探索 周备;杨光辉;张生瑞;邵海鹏;146-147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实践研究 曹凤仙;148-150
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教学探索 李家明;何坤欢;史忠丰;郑韵英;151-152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 夏东盛;153-154
教法研究
关键事件法在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钱春春;陈正;155-157
来华留学生本科基础课大学化学的教学模式探索 王志会;韩巧珍;158-159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石小法;160-162
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丁英宏;163-164
服务营销情境教学模式探析 孟艳华;165-166
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实践意义 刘佳;牛金海;齐岩;167-168
浅析时事导入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中的运用 吴小珍;169-170
基于项目教学法构建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郑元;赵芬;陈诗;王瑞苓;马焕成;171-173
基于非智力因素培养下的高校军事课授课质量评价研究 王忠厚;盖涛;174-175
课外研学活动中融入导师制模式的研究 霍光伟;宋彦涛;王晓光;乌云娜;张凤杰;宋琳;176-177
将循证医学和人文理念引入医学PBL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与探索 邱晓晓;戴雍月;李银苹;金可可;178-179
新疆少数民族《高分子化学》教学探索 马彦青;魏忠;180-181
“能源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陈国杰;涂敏;胡艳;罗清海;周立峰;182-183
网络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孙凯鹏;184-185
一种基于慕课思维的低成本网络化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 骆鸣;186-187
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可行性研究 陶少华;188-189
人口趋势问题的ARIMA和ES方法的探究 张曼丽;190-191
仅有案例教学法是不够的——论以行政诉讼制度为主轴的行政法教学新思路 向达;192-193
基于“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张伟博;194-195
学法指导
浅谈《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的相通性 向文;黄友霞;196-197
一类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边值问题 刘小刚;孙慧;198-199
应用矩阵的迹检验高维协方差矩阵相等 帕提古丽·木沙;200-201
教师观点
关于长沙市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困境的思考——以长沙市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例 柳家雯;谭思垚;202-203
《仪器系统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周泓;204-205
多元文化思潮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李瑞静;206-207
浅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及感想 尚伟;温玉清;杨建文;姜吉琼;李延伟;208-209
关于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文强;210-211
会计学本科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乔贵涛;212-213
教学医院儿科实习医师质询式晨交班模式的构建与体会 周戬平;肖延风;徐尔迪;黄绍平;马肖容;刘原;214-215
大工程背景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黄根哲;朱振华;于化东;傅水根;216-218
关于提高生物类专业《生物信息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陶嫦立;219-220
关于慕课的制作方法分析 张闻语;221-222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黄景文;223-224
职业教育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粟千;225-226
高职教育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赵便华;227-228
英语二课堂活动走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之探索 刘春芳;229-230
新疆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孔真;231-232
横琴新区发展探究下的“英语+葡语”复语型人才集聚与培养方式研究 袁翠;233-23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初探 郝娟;235-236
高职药物制剂专业实训设计与实践 崔耀明;郭永刚;樊克锋;胡立磊;237-238
信息技术
“互联网+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与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实践 陈立华;赖河涛;王焰;239-241
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谢宾;施秋萍;刘洋;刘晟蓝;242-245
实验平台
基于SOPC技术的综合实验平台开发 牛炯;迟书凯;黎明;刘兰军;周琳;周丽芹;246-247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陈艳;李文戈;248-249
基础教育
浅谈传统儿童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孙丽文;赵东格;250-251
浅析中小学学习型班级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刘成若;252-253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观 张静娴;254-255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赵杰;256-257
我的英语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刘雁;258-259
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途径初探 汤建军;260-261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吴年成;262-263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张娟;264-265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夏勤乐;266-267
学术前沿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曾云;陈刚;吴北平;268-27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 刘洋;271-272
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谷志茹;陈顺科;黄晓峰;273-274
基于跨学科导师团队的例会制度在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覃丽;朱能;肖嫩群;李娟;李顺祥;廖端芳;275-276
面向“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陈刚;吴北平;潘雄;曾云;徐景田;赖祖龙;277-278
校企合作背景下湘商文化育人路径初探——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廖佚;279-280
高职医学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研究 左晓利;李卫林;孟祥毅;王双生;邢丽舟;281-282
以分析阅读法的训练来点化高中生语文阅读品质 张玉琳;283-284
教育问题是一切社会问题之源——以环境保护问题为例 陈海华;李世宝;刘建航;1-2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汤顶华;3-4
民办学校特色发展路径研究 乔春梅;黄育芹;5-6
科学管理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有效性实现途径及评价机制研究 滕晓黎;7-8
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构建探讨 钟安石;9-10
高等学校电气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 李明;王润涛;果莉;房俊龙;11-12
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研究 吴巧红;13-14
基于专业特点的高水平林学专业建设 宋曰钦;潘健;李燕;李秀芹;15-16
民办高校经营与管理路径解析 朱永恒;张建营;17-18
教师建设
关于材料类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顾少轩;祝振奇;王攀;雷丽文;19-20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师资双向聘任制度建立的探讨 江少文;徐定安;黄振宝;21-22
学校与社会
“科技小院”助推产学研结合 促进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 叶优良;黄玉芳;赵鹏;王文亮;张小涛;李帅;23-24
小组工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收集 刘文涛;王凯;张甫先;25-26
自动化专业就业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李怀晖;杨桂华;陈静;27-28
环境工程专业卓越计划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探索——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 刘盛余;刘建英;谭显东;郭俊元;叶芝祥;羊依金;29-30
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思考 张佳;李敏英;31-32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曹雪梅;33-34
思想政治
新媒体阅读下的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 谭琼;35-37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抓手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陈国秀;王申;38-39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借鉴研究 桓美丽;40-41
学生教育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探讨 庞楠;王成刚;张秀军;42-43
浅谈地方院校学生干部综合素质的现状及其提高 闫晓静;44-45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问题生、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赵彦丽;46-47
专题研讨
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为例 陈来荣;钱桦;48-50
交通工程专业教育关键要素及达成度评价方法 吴娇蓉;白玉;惠英;51-53
中外合作办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温佳;54-55
论日语流行语学习对当代大学生日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曹小帆;张锦华;侯思远;任书可;段克勤;56-57
《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非艺术类专业学生民族音乐知识调查》报告 牛艺臻;58-59
Mini-CEX在妇产科临床能力考核训练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李静;胡平;张晓静;60-61
高校学术权力机构的地位与运行——基于国内外高校章程对比的视角 顾欣;62-63
独立学院学风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为例 李睿宸;64-65
以自身优势为抓手寻找创新模式加快我市民营企业发展 郑钢丰;朱金波;刘海增;邱轶兵;66-67
基于利益相关者感知视角探讨云南高校会展人才培养模式 黄助群;林锦屏;陈莹;68-71
气象要素实时采集与显示系统设计 何川;周铭;72-74
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升《传热学》教学质量的评估 朱辉;庄光亮;刘飞;75-76
工科院校内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的特点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 汤顶华;77-78
依托移动互联网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于中南大学的调研 李照;79-80
我国高职院校新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培训的调研与分析——以江苏省S市为例 吴东照;81-82
角色转换与适应前后新任校长差异的研究 刘光艳;83-84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高校校园微快递服务模式探究——以天津农学院为例 张超;潘婷;田瑞芳;85-86
黄河三角洲运动休闲旅游的开发研究 王惠棣;郑玉梅;87-88
学前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意识探析 毛春华;89-90
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评价与激励机制 李昕;郑一平;91-93
耐烧碱蚀合金铸铁的研发 朱霞;94-96
基于CIPP模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构成研究 宋素娟;宋红玉;97-98
论颜元的人才培养观 李小志;99-100
教改创新
木材干燥学实践教学改革途径探索 胡传坤;高建民;伊松林;王天龙;101-102
面向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交通运输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叶玉玲;陈俊晶;张纪京;103-105
基于土力学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 侯世伟;刘潇;赵俭斌;106-107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与探索 姚闽娜;108-109
CDIO模式下高等数学课程的改革研讨 周庆新;杨英;王凤琼;110-111
专业主干课《食品理化分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 罗凤莲;112-113
基于Proteus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吕艳;张兴鲁;孙秋花;王学俊;114-115
四、六级阅读理解考情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浅析 贺彤;116-117
协同创新提升学科实力 强化特色培养创新人才 江静华;蒋林华;马爱斌;吴玉萍;118-120
电路原理课程教改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讨 高山山;121-122
浅谈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力学教学改革 华征潇;123-124
地方本科院校优势学科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探讨 何斌鸿;肖华;刘宇;125-126
推行二级管理机制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 杨莹;张艳君;王文语;127-128
探索与实践
安全工程认识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高玉坤;宫雪皎;黄志安;张英华;129-130
隧道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徐前卫;程盼盼;杨新安;丁春林;王婉婷;131-134
工科研究生数学建模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周生田;陈华;李维国;高平发;135-136
新型教学理念及其在“弹塑性力学基础”教学上的实践 杜冰;王超;137-138
关于《功能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李耀文;139-140
基于能力矩阵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燕山大学液压伺服与比例控制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 赵劲松;姚静;张阳;141-142
农业院校专业课多元化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新农药研究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为例 祁志军;胡兆农;吴文君;143-145
面向涉外工程项目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交通工程国际班双语教学探索 周备;杨光辉;张生瑞;邵海鹏;146-147
构建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的实践研究 曹凤仙;148-150
跨专业科研探究课程教学探索 李家明;何坤欢;史忠丰;郑韵英;151-152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研究与实践 夏东盛;153-154
教法研究
关键事件法在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以《中德跨文化交际》课程为例 钱春春;陈正;155-157
来华留学生本科基础课大学化学的教学模式探索 王志会;韩巧珍;158-159
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石小法;160-162
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丁英宏;163-164
服务营销情境教学模式探析 孟艳华;165-166
双语教学模式融入功能材料专业实验课的实践意义 刘佳;牛金海;齐岩;167-168
浅析时事导入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中的运用 吴小珍;169-170
基于项目教学法构建植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郑元;赵芬;陈诗;王瑞苓;马焕成;171-173
基于非智力因素培养下的高校军事课授课质量评价研究 王忠厚;盖涛;174-175
课外研学活动中融入导师制模式的研究 霍光伟;宋彦涛;王晓光;乌云娜;张凤杰;宋琳;176-177
将循证医学和人文理念引入医学PBL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与探索 邱晓晓;戴雍月;李银苹;金可可;178-179
新疆少数民族《高分子化学》教学探索 马彦青;魏忠;180-181
“能源与环境科学导论”课程教学优化研究 陈国杰;涂敏;胡艳;罗清海;周立峰;182-183
网络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孙凯鹏;184-185
一种基于慕课思维的低成本网络化课程建设模式的研究 骆鸣;186-187
计算机网络双语教学可行性研究 陶少华;188-189
人口趋势问题的ARIMA和ES方法的探究 张曼丽;190-191
仅有案例教学法是不够的——论以行政诉讼制度为主轴的行政法教学新思路 向达;192-193
基于“3210”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课程设计与实施 张伟博;194-195
学法指导
浅谈《高等数学》与《线性代数》课程的相通性 向文;黄友霞;196-197
一类非线性分数阶微分方程解的边值问题 刘小刚;孙慧;198-199
应用矩阵的迹检验高维协方差矩阵相等 帕提古丽·木沙;200-201
教师观点
关于长沙市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困境的思考——以长沙市蓝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为例 柳家雯;谭思垚;202-203
《仪器系统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周泓;204-205
多元文化思潮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李瑞静;206-207
浅谈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的体会及感想 尚伟;温玉清;杨建文;姜吉琼;李延伟;208-209
关于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李文强;210-211
会计学本科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乔贵涛;212-213
教学医院儿科实习医师质询式晨交班模式的构建与体会 周戬平;肖延风;徐尔迪;黄绍平;马肖容;刘原;214-215
大工程背景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黄根哲;朱振华;于化东;傅水根;216-218
关于提高生物类专业《生物信息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陶嫦立;219-220
关于慕课的制作方法分析 张闻语;221-222
大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黄景文;223-224
职业教育
浅谈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粟千;225-226
高职教育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赵便华;227-228
英语二课堂活动走进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之探索 刘春芳;229-230
新疆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孔真;231-232
横琴新区发展探究下的“英语+葡语”复语型人才集聚与培养方式研究 袁翠;233-234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初探 郝娟;235-236
高职药物制剂专业实训设计与实践 崔耀明;郭永刚;樊克锋;胡立磊;237-238
信息技术
“互联网+课程作业”在线作业与考试系统开发与应用实践 陈立华;赖河涛;王焰;239-241
MOOC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谢宾;施秋萍;刘洋;刘晟蓝;242-245
实验平台
基于SOPC技术的综合实验平台开发 牛炯;迟书凯;黎明;刘兰军;周琳;周丽芹;246-247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探索 陈艳;李文戈;248-249
基础教育
浅谈传统儿童游戏的特点与作用 孙丽文;赵东格;250-251
浅析中小学学习型班级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其成因 刘成若;252-253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观 张静娴;254-255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赵杰;256-257
我的英语课题研究成果及其应用 刘雁;258-259
语文教学中实施创造性教育的途径初探 汤建军;260-261
浅谈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吴年成;262-263
浅谈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张娟;264-265
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夏勤乐;266-267
学术前沿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曾云;陈刚;吴北平;268-270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声调偏误分析及教学方法探讨 刘洋;271-272
创新创业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机制 谷志茹;陈顺科;黄晓峰;273-274
基于跨学科导师团队的例会制度在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覃丽;朱能;肖嫩群;李娟;李顺祥;廖端芳;275-276
面向“卓越计划”的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陈刚;吴北平;潘雄;曾云;徐景田;赖祖龙;277-278
校企合作背景下湘商文化育人路径初探——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廖佚;279-280
高职医学教育对学生个人发展的研究 左晓利;李卫林;孟祥毅;王双生;邢丽舟;281-282
以分析阅读法的训练来点化高中生语文阅读品质 张玉琳;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