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期
发布时间:2017-08-10 16:12 来源:未知 点击:
特别关注
“互联网+”对大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许霞;王利平;1-2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 王春晓;王春光;王玉珠;3-5
谈谈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存在的问题 毛淑玲;6-7
科学管理
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 李卓;8-9
应用技术型高校班主任导师制工作模式研究——以南通理工学院土木A1403班为例 严桂凤;杨学辉;10-11
试论从国外远程教育看中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 张亚楠;12-13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 胡璇;14-15
浅谈院级科研平台建设的思路 韩占江;迟春明;杨桂臻;16-17
教师建设
让高职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 江应春;18-19
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探究 秦丹;闫鹏;王嵩;李光仲;安郁宽;邢娟;20-21
基于微信群的中小学教师群体教学研究分析 王岁花;岳冬利;22-23
学生教育
大学生学业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泰宁;24-25
大学生生态教育路径探析 谢海燕;26-27
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实践探索 汪依桃;谢春艳;王金兰;28-29
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陈志伟;30-31
由冲突走向和谐——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冲突的化解策略 郑倩;32-33
“低头族”现象对高职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姜宗庆;余乐;糜莉;陈淑萍;34-35
药学学生“药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马彦;徐刚;36-37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钱燕仪;38-39
思想政治
浅议传统德育与中国特色大学现代德育的传承 陈怡名;40-41
独立学院思政课程调研分析及对策探究 冯跃飞;42-43
巧用《弟子规》促进班级德育教育 李晓红;44-45
试探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以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数学教学为例 彭国荣;46-47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张冬梅;48-4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工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四川大学调查问卷分析为释例 刘吕红;申圣超;张珊珊;50-53
学校与社会
以企业学院方式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朱龙英;吕红明;汤沛;54-56
创新“双园轮转、校企轮换,双证融通”校企双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尹检务;57-58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构建 高鹏;59-60
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课程设计研究 何进武;陈丽萍;林娟;61-62
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李新;刘一婷;揣荣岩;辛晓宁;63-64
基于食品安全应用性人才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李海平;柴春祥;连喜军;薛璐;胡志和;刘爱国;65-66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实践 林旭辉;王凤玲;67-68
继承与创新——评《新理念大学法语》 李万文;69-71
基于工程师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课件制作 宿程远;黄智;陈孟林;蒙冕武;72-73
教改创新
食品分析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改革探讨 谭津;姜子涛;74-75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薛璐;胡志和;76-77
面向卓越测试工程师培养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董玉坤;78-79
《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傅伟军;赵科理;李永夫;80-81
科技论文写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贾志绚;卓亚娟;82-83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黎宏宝;84-85
基于Mathematica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辅助教学改革研究 林志立;86-87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吴功德;王晓丽;88-89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邢艳云;于波;孔超;高鲜萍;90-9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运筹学》课程标准制定暨教学改革的实践 邢育红;于晋臣;李晓燕;92-93
冶金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余岳;成日金;张翔;王炜;94-95
教师观点
浅谈艺术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张团燕;李宜芳;96-97
关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柴春祥;98-99
食品安全教学中 我们还应关注什么 胡志和;100-101
食品科学专业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连喜军;102-103
经济法教学中课程体系的优化 康永琴;104-105
将多属性决策引入技术经济学课课堂 李楠;106-107
大学专业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模式改革 王建平;屠义强;程建生;段金辉;陈启飞;108-109
对提升《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严明;郭淼;刘珂舟;葛亚坤;黄爱爱;薛凌云;110-111
浅谈实习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教育 王素英;陶永清;杨晓丽;112-113
专题研讨
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南华大学核应急人才培养系列(一) 谢天;刘保平;王铁骊;韦瑶瑶;张俊波;谢睿;114-115
创新项目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和“学”的促进和启示 周健;李鸿成;张亚娟;陈楠;王发选;纪文武;张鹏举;杨惠芳;116-117
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教学的紧迫性探析 杨凯华;118-119
太极文化的源流、内涵及其形态 朱尚华;120-122
探寻体育音乐新领域 朱红;123-124
关于高校《统计学》课程教改的调查报告 杨宜平;徐洁;125-126
韩国TaLK、EPIK项目对我国城乡英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王颖楠;127-128
独立学院韩国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王艺静;朴今淑;129-130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涂娟娟;于枫;131-132
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的实施 黄美诤;133-134
学生自主创业视域下的体育院系体育舞蹈专修班创业教育研究 董植寿;135-136
医学细胞生物学形成性考核在卓越医师班的设计与构建 程小玲;王乾兴;路健;张潜;罗军敏;葛正龙;欧刚卫;137-138
探索与实践
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探索 赵晓萌;刘铁军;胡海文;刘京国;李钧涛;139-140
提高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与实践 周中振;141-142
《污染气象与大气环境探测实习》课程的教学探索 安俊琳;严家德;王巍巍;143-144
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学教学主线的探讨与实践 于成德;145-146
基于开放协同式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尹元元;147-149
浅探理工院校学术英语改革实践 杨敏;150-151
加强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举措 杨海燕;152-153
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魏赛金;李昆太;程新;吴晓玉;154-155
金融类高校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初探 王芬;夏建业;赵梅春;刘娟;156-157
高校工科类基础力学课程考核方式的革新探讨 刘园;158-159
师生协同创新研究——以旋转蒸发装置改进为例 李万忠;韩玮娜;李义清;赵春贞;王晓红;160-161
提高《冶金厂环保》双语课教学效果途径的思考与探讨 李建立;马国军;余岳;朱航宇;薛正良;程常桂;162-163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思路的探索 郭红利;张李娴;张军昌;侯莉侠;164-165
测绘专业野外实习突发事件处理探究 陈伟;166-167
协同创新平台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曾进辉;雷敏;龙永红;168-169
教法研究
应用型技术本科院校“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讨论 李建国;陈国初;高羽;170-171
“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教学法研究——谈农村财会人员成人教育培训模式 白日升;172-173
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韩远飞;李承兴;牛连勃;贾丽霞;徐颖;174-175
试析“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蔡健;176-177
项目式教学法在远程教育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 李灿军;夏笠芹;178-179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困难与对策——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李俊宏;180-181
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易俐娜;182-183
“华盛顿协议”视角下暖通类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 张丽娜;184-185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研究 郑清平;186-187
基于“抛锚式”的高校教学模式设计 陈伟珂;林宏莉;武晓燕;188-190
研究生教育
关于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调查分析 辛悦;杨万山;孙抒;191-193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王贵林;194-195
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优化方案——以广州大学为例 燕乐纬;张永山;黄新明;汪大洋;196-197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李振庆;198-199
职业教育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单只数码管显示》说课案例 梅林林;200-201
试论虚拟模型在装配图教学中的应用 尚珍;202-203
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的关键问题分析 杨晶;204-205
构建特色创业教育模式 优化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姚霞;陈斌;206-207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 朱岱霖;208-209
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 朱明霞;努尔江·朱安汗;210-211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车教学中的应用 张新香;212-213
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传友;林容容;214-215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汽车运用维修专业为例 雷惠强;216-217
信息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子与通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刘海陵;徐志国;陈正宇;218-219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明;220-221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孙玉红;韩丽娟;222-22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无线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李卓;田英爱;224-225
多媒体课件制作心得 张开友;周焕福;226-227
实验平台
普通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易浪波;彭清静;杨胜香;228-229
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建设 倪志华;周艳芬;张瑞英;张晗;孙磊;葛欣;武金霞;230-231
基础教育
论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严秀红;232-23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湘教版) 杨光宇;马同乔;234-235
幼儿情境讲述活动组织实施探析 刘晓辉;236-237
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探析 胡静;238-239
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方式分析 张洁琼;240-241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杨宕军;242-243
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刘沛然;244-245
让研究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常态 李颖;246-24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付文华;248-249
探寻成长轨迹 关注成长过程 陈静;250-251
遵循《指南》精神 多样化评价大班幼儿绘画作品 陈慧儿;252-253
学术前沿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的探索 伯洁;254-255
《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陈运春;张建生;郑宏刚;葛兴燕;256-257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伟;258-259
模块化设计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黄源;260-261
一种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辅助网络平台 蒋建平;谢燕;262-263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思考 李聪;李微;何建军;264-265
物理教学理念刍议 王小伍;266-267
探讨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 杨明明;268-269
关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若干思考 杨雄珍;270-272
本科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研究型教学的探讨——基于《世界近代史》课堂的思考 曾晓祥;273-274
巧用Auto-CAD和Excel确定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 张勤玲;王强兵;275-277
免费师范生就业个体选择与政策目标一致性实证调查 周维华;王峰涛;278-280
谈历史教材特色栏目对学生论述能力的培养 朱广军;281-282
反思性教学下的第二语言课堂 朱丽;283-284
“互联网+”对大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许霞;王利平;1-2
培育改变世界创造幸福的创新型人才 王春晓;王春光;王玉珠;3-5
谈谈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存在的问题 毛淑玲;6-7
科学管理
民办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 李卓;8-9
应用技术型高校班主任导师制工作模式研究——以南通理工学院土木A1403班为例 严桂凤;杨学辉;10-11
试论从国外远程教育看中国高校网络教育的发展 张亚楠;12-13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 胡璇;14-15
浅谈院级科研平台建设的思路 韩占江;迟春明;杨桂臻;16-17
教师建设
让高职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我们教师该做些什么 江应春;18-19
以批判性思维培养为导向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教师角色转变探究 秦丹;闫鹏;王嵩;李光仲;安郁宽;邢娟;20-21
基于微信群的中小学教师群体教学研究分析 王岁花;岳冬利;22-23
学生教育
大学生学业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泰宁;24-25
大学生生态教育路径探析 谢海燕;26-27
高校二级工作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的实践探索 汪依桃;谢春艳;王金兰;28-29
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 陈志伟;30-31
由冲突走向和谐——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冲突的化解策略 郑倩;32-33
“低头族”现象对高职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 姜宗庆;余乐;糜莉;陈淑萍;34-35
药学学生“药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马彦;徐刚;36-37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钱燕仪;38-39
思想政治
浅议传统德育与中国特色大学现代德育的传承 陈怡名;40-41
独立学院思政课程调研分析及对策探究 冯跃飞;42-43
巧用《弟子规》促进班级德育教育 李晓红;44-45
试探民族预科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以湖北民族学院预科数学教学为例 彭国荣;46-47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张冬梅;48-4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评教工作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四川大学调查问卷分析为释例 刘吕红;申圣超;张珊珊;50-53
学校与社会
以企业学院方式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朱龙英;吕红明;汤沛;54-56
创新“双园轮转、校企轮换,双证融通”校企双主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尹检务;57-58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构建 高鹏;59-60
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酒水服务与酒吧管理》课程设计研究 何进武;陈丽萍;林娟;61-62
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 李新;刘一婷;揣荣岩;辛晓宁;63-64
基于食品安全应用性人才需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李海平;柴春祥;连喜军;薛璐;胡志和;刘爱国;65-66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与实践 林旭辉;王凤玲;67-68
继承与创新——评《新理念大学法语》 李万文;69-71
基于工程师能力培养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课件制作 宿程远;黄智;陈孟林;蒙冕武;72-73
教改创新
食品分析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改革探讨 谭津;姜子涛;74-75
食品感官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薛璐;胡志和;76-77
面向卓越测试工程师培养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董玉坤;78-79
《试验设计与统计》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傅伟军;赵科理;李永夫;80-81
科技论文写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贾志绚;卓亚娟;82-83
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黎宏宝;84-85
基于Mathematica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辅助教学改革研究 林志立;86-87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吴功德;王晓丽;88-89
《汽车电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邢艳云;于波;孔超;高鲜萍;90-91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运筹学》课程标准制定暨教学改革的实践 邢育红;于晋臣;李晓燕;92-93
冶金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余岳;成日金;张翔;王炜;94-95
教师观点
浅谈艺术审美教育与当代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张团燕;李宜芳;96-97
关于《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柴春祥;98-99
食品安全教学中 我们还应关注什么 胡志和;100-101
食品科学专业食品贮藏与加工专业课教学改革之我见 连喜军;102-103
经济法教学中课程体系的优化 康永琴;104-105
将多属性决策引入技术经济学课课堂 李楠;106-107
大学专业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模式改革 王建平;屠义强;程建生;段金辉;陈启飞;108-109
对提升《生物统计学》教学效果的思考 严明;郭淼;刘珂舟;葛亚坤;黄爱爱;薛凌云;110-111
浅谈实习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教育 王素英;陶永清;杨晓丽;112-113
专题研讨
跨学科知识型核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南华大学核应急人才培养系列(一) 谢天;刘保平;王铁骊;韦瑶瑶;张俊波;谢睿;114-115
创新项目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教”和“学”的促进和启示 周健;李鸿成;张亚娟;陈楠;王发选;纪文武;张鹏举;杨惠芳;116-117
在职民警培训心理行为训练教学的紧迫性探析 杨凯华;118-119
太极文化的源流、内涵及其形态 朱尚华;120-122
探寻体育音乐新领域 朱红;123-124
关于高校《统计学》课程教改的调查报告 杨宜平;徐洁;125-126
韩国TaLK、EPIK项目对我国城乡英语教育改革的启示 王颖楠;127-128
独立学院韩国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王艺静;朴今淑;129-130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涂娟娟;于枫;131-132
广告心理学原理在广告创意中的实施 黄美诤;133-134
学生自主创业视域下的体育院系体育舞蹈专修班创业教育研究 董植寿;135-136
医学细胞生物学形成性考核在卓越医师班的设计与构建 程小玲;王乾兴;路健;张潜;罗军敏;葛正龙;欧刚卫;137-138
探索与实践
培养大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实践与探索 赵晓萌;刘铁军;胡海文;刘京国;李钧涛;139-140
提高药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与实践 周中振;141-142
《污染气象与大气环境探测实习》课程的教学探索 安俊琳;严家德;王巍巍;143-144
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态学教学主线的探讨与实践 于成德;145-146
基于开放协同式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研究 尹元元;147-149
浅探理工院校学术英语改革实践 杨敏;150-151
加强给水排水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举措 杨海燕;152-153
高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魏赛金;李昆太;程新;吴晓玉;154-155
金融类高校高等数学课程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初探 王芬;夏建业;赵梅春;刘娟;156-157
高校工科类基础力学课程考核方式的革新探讨 刘园;158-159
师生协同创新研究——以旋转蒸发装置改进为例 李万忠;韩玮娜;李义清;赵春贞;王晓红;160-161
提高《冶金厂环保》双语课教学效果途径的思考与探讨 李建立;马国军;余岳;朱航宇;薛正良;程常桂;162-163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思路的探索 郭红利;张李娴;张军昌;侯莉侠;164-165
测绘专业野外实习突发事件处理探究 陈伟;166-167
协同创新平台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曾进辉;雷敏;龙永红;168-169
教法研究
应用型技术本科院校“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讨论 李建国;陈国初;高羽;170-171
“资金的时间价值”案例教学法研究——谈农村财会人员成人教育培训模式 白日升;172-173
合作学习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韩远飞;李承兴;牛连勃;贾丽霞;徐颖;174-175
试析“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蔡健;176-177
项目式教学法在远程教育技能型课程中的应用 李灿军;夏笠芹;178-179
“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在我国实施的困难与对策——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李俊宏;180-181
无人机数据处理技术教学方法研究 易俐娜;182-183
“华盛顿协议”视角下暖通类课程PBL教学模式研究 张丽娜;184-185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研究 郑清平;186-187
基于“抛锚式”的高校教学模式设计 陈伟珂;林宏莉;武晓燕;188-190
研究生教育
关于病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调查分析 辛悦;杨万山;孙抒;191-193
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探索 王贵林;194-195
土木工程学科点研究生课程优化方案——以广州大学为例 燕乐纬;张永山;黄新明;汪大洋;196-197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 李振庆;198-199
职业教育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单只数码管显示》说课案例 梅林林;200-201
试论虚拟模型在装配图教学中的应用 尚珍;202-203
我国高职课程标准改革的关键问题分析 杨晶;204-205
构建特色创业教育模式 优化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姚霞;陈斌;206-207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讨 朱岱霖;208-209
职业教育中如何提高《机械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效果 朱明霞;努尔江·朱安汗;210-211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控车教学中的应用 张新香;212-213
高职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传友;林容容;214-215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策略研究——以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学校汽车运用维修专业为例 雷惠强;216-217
信息技术
虚拟仪器技术在电子与通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刘海陵;徐志国;陈正宇;218-219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张明;220-221
“人机交互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孙玉红;韩丽娟;222-223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无线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李卓;田英爱;224-225
多媒体课件制作心得 张开友;周焕福;226-227
实验平台
普通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易浪波;彭清静;杨胜香;228-229
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建设 倪志华;周艳芬;张瑞英;张晗;孙磊;葛欣;武金霞;230-231
基础教育
论民间美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严秀红;232-233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湘教版) 杨光宇;马同乔;234-235
幼儿情境讲述活动组织实施探析 刘晓辉;236-237
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音乐教育策略探析 胡静;238-239
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方式分析 张洁琼;240-241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杨宕军;242-243
高中物理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刘沛然;244-245
让研究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新常态 李颖;246-247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付文华;248-249
探寻成长轨迹 关注成长过程 陈静;250-251
遵循《指南》精神 多样化评价大班幼儿绘画作品 陈慧儿;252-253
学术前沿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工作的探索 伯洁;254-255
《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陈运春;张建生;郑宏刚;葛兴燕;256-257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伟;258-259
模块化设计在电子测量与仪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黄源;260-261
一种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辅助网络平台 蒋建平;谢燕;262-263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理念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思考 李聪;李微;何建军;264-265
物理教学理念刍议 王小伍;266-267
探讨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 杨明明;268-269
关于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若干思考 杨雄珍;270-272
本科低年级专业基础课研究型教学的探讨——基于《世界近代史》课堂的思考 曾晓祥;273-274
巧用Auto-CAD和Excel确定矿质混合料组成设计——以《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为例 张勤玲;王强兵;275-277
免费师范生就业个体选择与政策目标一致性实证调查 周维华;王峰涛;278-280
谈历史教材特色栏目对学生论述能力的培养 朱广军;281-282
反思性教学下的第二语言课堂 朱丽;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