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信息

Copyright

  • 收稿信箱:jyjxltzzsbj@163.com
  • 联系电话:0311-87760743
  • 收录网站: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 网  址:www.jyjxltgw.com

精品文章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精品文章推荐

教育教学论坛---英国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模

发布时间:2017-11-07 16:31 来源:未知  点击:

英国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运行模式及启示
——以沃里克制造业集团(WMG)为例
邱瑞,张鹏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以英国沃里克大学下属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为例,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剖析沃里克制造业集团面向协同创新的组织运行模式特点。结合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协同创新;科学研究;人才培养
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高校参与协同创新的能力总体上尚不能适应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要求,亟需探索能够实现高校内外部创新要素有机融合和全面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英国沃里克大学作为创业型大学的典范,其下设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以下简称WMG)更是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成功范例。
一、问题的由来
“协同”的概念源自系统论,Haken(1971)认为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了1+1>2的协同效应。一般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质,是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新探索,协同创新机制的内涵体现为协同创新过程中相关要素实现相互联系的动力、规则和程序的总和。在对高校协同创新动力机制问题上,国内相关研究认为,高校开展协同创新的障碍因素主要包括: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成本问题,高校内部学科专业之间的组织壁垒,各协同创新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缺失,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的片面性等。从实践层面看,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在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国内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发展不如预期。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高校、企业等的合作相当数量是基于项目,缺少制度层面的协调与整合。然而,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过程的协调合作,也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属性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创新。直至“2011计划”出台后,高校协同创新由零散的项目合作转向平台建设与组织管理模式创新,这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在近年的建设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困惑与瓶颈,在这方面,英国沃里克大学下属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能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WMG的协同创新实践
作为国际知名的创业型大学,英国沃里克大学在开展协同创新方面走在国际前列,尤其是其专设机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WMG)更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其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合作方面的协同创新经验对我国高校推进协同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WMG科学研究中的协同机制。WMG的研究工作采用跨学科的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将最前沿的研究和知识成果通过与企业的协同机制转移到实际生产中,同时与企业和其他国际组织协同工作以开发和研究最能够引领当今科技潮流的创新成果。WMG科学研究中的协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协同合作对象具有广泛性与层次性。WMG的协同合作伙伴包括诸多知名院校、政府资助机构(如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发展中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以及具有全球影响的国际企业。协同合作伙伴的广泛性与多层次为WMG的科学研究提供广阔的思路,利于把握各型组织发展中所需的知识、技术与资源诉求,从而实现多层次、针对性的研究。第二,研究团队跨学科合作。在WMG所拥有的16个科学研究小组中均呈现出跨学科合作的特征,仅试验工程团队就包含设计师、心理学家、人体工程学家、计算机科学家等多学科背景的成员,他们利用各自的专业特长服务于团队的共同目标,多元文化和多学科组的学者、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根据专业的理论知识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就展开合作,多学科产生的强烈碰撞拓宽了研究思路,创新成果具备缜密的专业依据。第三,研究经费来源多样化。研究团队丰富的学术积淀与工业经验驱动下,WMG吸引了来自TSB(技术战略委员会)、EPSRC(工程和物理研究委员会)、欧盟、皇家工程院的广泛投资,以及来自项目合作伙伴的私人资金投入。充足与稳定的资金投资为WMG开展科学研究、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可能性。
    2.WMG的人才培养中的协同机制。WMG同时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多层次的才培养目标。WMG所提供的人才培养计划十分注重学生培养的层次性,在WMG所提供的四个层次学习阶段均体现出与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同合作,但其每个阶段所提供的人才培养服务均有十分明确的培养目标。WMG不同层次的学生培养目标几乎对市场所需人才进行了全面覆盖,这也是WMG与多层面企业能够进行合作的原因。第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式。例如针对本科阶段学生,WMG结合自身优势与工程学院协同授课,使学生受益于来自两部门的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可以与具备国际教学经验的教师及在WMG研究基地工作的企业人员进行研究合作与学习。针对研究型研究生,WMG采取项目研究与对接实习的方式,学生可选取来自WMG合作企业的项目或雇主企业的项目进行研究,同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学术主管和有先进企业经营的行业主管一起工作。
    3.WMG与产业界的协同。WMG致力于与企业发展亲密的协同合作关系,从而了解组织战略发展需求,通过改良自身的产品、服务与技术质量顺应社会与经济发展趋势,从而提升自己的竞争力。WMG与企业的合作主要包括:第一,积极参与知识转移伙伴计划。该计划面向所有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其中WMG的参与成本由政府拨款和公司合作伙伴的资金共同承担。该计划的实施使得参与协同合作的各方获得相应收益,企业可吸纳到技艺精湛的学生从事公司的战略项目,获得大学先进设施与专业知识的帮助,通过项目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并获得财务效益。第二,传统项目式的合作,主要包括企业主导项目研发合作与企业项目定向研究等形式。WMG提倡以协同研发的方式进行合作,围绕项目开发目标建立产业-学术协同体,作为协同体的各部分成员将通过交叉施肥的方式获取新想法并结合前沿行业知识来实现共同的目标以应对世界的新挑战。第三,研发设施的共享。WMG不断投资于新技术以支持研究和商业活动的开展从而确保生产力的提高。WMG意识到企业内部不一定有专业设施和对口人才进行相关项目的研发,因而其研究团队和专业设备旨在帮助企业克服工程与制造方面的问题,并通过创新过程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协同研究项目或单独使用WMG的高尖优势设施。
三、WMG协同创新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重视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沃里克大学在面对政府削减财政支持的压力下,灵活转变办学思维,通过建设WMG,将知识与科技创新作为“筹码”,捕捉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结合当地企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开展广泛的协同合作与创新项目研发,同时设置灵活的课程与教育模式,吸引各类层次的员工或海外人员进修与再教育,开拓了科研创新与创收经营的有利局面。沃里克大学的成功经验表明,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对于高校能否开展持续性、高绩效的协同创新活动至关重要。
    2.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应当树立“大”协同的理念。协同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系统的理念,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等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子系统,能否通过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突破组织边界的限制,实现组织功能层面的协同互补,是决定协同创新效果的关键因素。从这个角度看,沃里克制造业集团的运行机制蕴含了“大”协同理念,即不只是高校与产业界的协同,还包括高校内部不同院系间的协同、高校所从事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活动间的协同等。
    3.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管理机制应体现灵活性。从沃里克制造业集团的经验中不难发现,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管理机制应当适应多元化主体、多样化目标,在资源获取、目标设置、人员构成、成果分配等方面充分展现灵活性。高校与企业建立积极有效的协同创新,需要有公平合理的协同创新机制保驾护航,尤其在利益与风险分担上各方要达成一致,以免造成协同创新计划的失败。
作者简介:1.邱瑞(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大学制度研究。
2.张鹏(1979-),男,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产学研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02):161-164.
[2]伯顿·克拉克.建立创业型大学:组织上转型的途径[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in UK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WMG
QIU Rui,ZHANG Peng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Zhejiang  310023,China)
Abstrct:This paper takes 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its’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Based on theexperience of WMG,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latfor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llaborative 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Personnel training


 

版权所有:河北省教育厅 承办方:河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心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联盟路 邮编:050000

电话:0311-87760743 邮箱:jyjxltzzsbj@163.com(收稿专用)

冀ICP备12018226号 教育教学论坛 技术支持:百成网络